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和课件 > 小学 > 数学 >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单价、数量、总价(教案)
/ 1
                     单价、数量、总价
                                  奉贤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实验小学   范军英
教学内容: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三年级第一学期p45、46
教材分析:
《单价、数量、总价》是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同时,“单价、数量、总价”又是学生以后学习“速度、时间和路程”、“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量”这两个小学阶段常见数量关系的基础。因此,本节课教学关键是初步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术语表达数量关系的能力。与此同时,教材中出现的“单价×数量=总价”这一数量关系,与新教材中乘法的意义相冲突。学生会根据“几个几”用“几乘几”的方法,推导出“数量×单价=总价”。所以如何让学生推导出“单价×数量=总价”这一数量关系也是教师这节课需要处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学情分析:
“单价、数量和总价”该数量关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经验,只是没有加以概括,形成规律性的认识而已。三年级的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关键时期,学生也初步具备了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观察、比较、思考探究等活动,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概括、归纳的能力。所以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尽量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究数学问题,使学生能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寻找数学规律。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自我构建能力。
教学目标:
1.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并掌握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2.会用常见数量关系的术语去分析有关问题, 并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学习渗透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单价、数量、总价”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运用单价、数量、总价这三个量之间的相互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学录像片段、多媒体课件、超市收银条、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自己去超市买过东西呢?(学生交流)
师:看来有很多同学有过独自购物的经历。上周六我们班有两位同学没有爸爸妈妈的陪同去超市购买了一些郊游所需要的物品,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播放超市购物录像)
通过播放学生在超市购物的情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唤起了学生已有的购物经验,为接下来的的新课做好准备。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及推导出单价×数量=总价
1.初步认识单价、数量、总价:
出示收银条
师:这是两位同学购物时的收银条。
农工商超市(118)                                      
票号:0243       机号:0016       收款员:0808                        
货号       品名         单价     数量         金额(元)
457064  趣多多曲奇      5.00      3           15.00
401437  台尚椰子水果    4.00      5           20.00
880907  白诺巧克力      2.00      6           12.00
331287  清风手帕纸      7.00      2            14.00
100909  富麟华葡萄干   14.00      2            28.00          
总件数:       18     总计:89.00
实收:       100.00            找零:   11.00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单价、数量、总价(教案)

2020-09-22 21:22
83KB
0
会员级别:一级用户
分享到朋友圈 ×
收藏
网站须知 关于我们